台湾姑娘远嫁河南,被婆婆面食技艺温暖征服
几位台湾姑娘远嫁河南,被婆婆的面食技艺深深震撼。河南面食种类繁多、技艺讲究,不仅是食物,更是文化传承。姑娘们在学习做面食中,感受亲情,实现文化融合,让···
2025-07-22
2025年7月21日晚,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(含群体)名单公布。当晚,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,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“全国见义勇为英雄”称号,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“全国见义勇为模范”称号,共82人受表彰。他们中有的直面违法犯罪挺身而出,有的投身抢险救灾逆向而行,其中有21人英勇牺牲,用生命诠释了人间大爱。
在苏州“6·24”持刀伤人事件中,胡友平挺身而出,阻止犯罪嫌疑人袭击妇女儿童。2024年6月24日16时许,苏州市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,一名男子持利刃疯狂袭击一对日本母子。55岁的校车阿姨胡友平先是大声呼喊警示周围群众,随即从后方死死抱住行凶者。犯罪嫌疑人反手挥刀,数刀刺入她的腹部和背部,但她仍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凶手拖离儿童,为两名受害者争取到逃生时间。然而,她因伤势过重,于6月26日不幸离世。
还有李清学,在防汛抗洪救灾中连续营救3名被困儿童;“00后”武警战士李林雨,为营救落水群众牺牲;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蔡文,听到路边呼救声,将两名工人从污水井中成功解救,自己却不幸遇难;北京火锅店主栾留伟为救落水男子和三名儿童不幸牺牲……
胡友平的事迹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。日本驻华大使馆降半旗致哀,官博发文称“她的勇气与善良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”;苏州市政府追授其“见义勇为模范”称号,中央政法委将其列入2024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;超过10万名市民自发到殡仪馆吊唁。为弘扬胡友平精神,苏州设立“友平见义勇为基金”,已资助37名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;江苏省将每年6月24日定为“见义勇为宣传日”;教育部将胡友平事迹纳入中小学德育教材。
这些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的事迹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延续。从古代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侠义精神,到革命年代“为有牺牲多壮志”的担当,再到今天“平凡铸就伟大”的平民英雄观,见义勇为始终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精神密码。
在现代社会,见义勇为也有了新的特点。现代见义勇为更强调科学施救,例如2025年防汛抗洪中,李清学团队利用无人机定位被困儿童,李林雨战士在营救落水群众时随身携带救生绳,这种“勇气 + 智慧”的模式,正在成为新时代见义勇为的主流。
我国还不断完善见义勇为保障机制。法律层面,23个省份出台见义勇为人员奖励条例,明确医疗、就业、教育等优先权益;经济层面,中央财政每年拨付2亿元专项资金,地方配套超10亿元;社会层面,超80%的见义勇为人员获得企业赞助或公益组织帮扶。
这82位获表彰的见义勇为英雄模范,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,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。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,在面对他人的危难时,要勇敢地伸出援手,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在社会中传递下去,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、更加美好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标签: 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胡友平 表彰大会 正义精神
相关文章
几位台湾姑娘远嫁河南,被婆婆的面食技艺深深震撼。河南面食种类繁多、技艺讲究,不仅是食物,更是文化传承。姑娘们在学习做面食中,感受亲情,实现文化融合,让···
2025-07-22
暴走团本是有益的健身活动,如今却问题频出,如占道、扰民等。本文剖析其成因,包括公共空间不足、规则意识淡薄等,还探讨多方治理办法,如政府规划场地、加强监···
2025-07-22
天津一对姐弟为300万房产和存款闹上法庭,调解中发现两人均为收养。法院调解后,房产归弟弟,弟弟给姐姐55万补偿,丧葬费等扣除支出后均分。这场纠纷凸显亲情在利···
2025-07-22
近期网传“九龙坡5岁女孩独自在家未开空调猝死”系谣言。但多地确有儿童因高温热射病离世。热射病危害大,尤其对孩子。本文科普热射病知识,提醒家长重视高温危害···
2025-07-22
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,老年病防治面临挑战。本文从加强健康教育、完善医保制度、提升医疗服务等多方面探讨应对策略,还介绍宜宾市三医院学术会议成果,强调构建全···
2025-07-22
最新资讯
台湾姑娘远嫁河南,被婆婆面食技艺温暖征服
暴走团乱象丛生,多方治理刻不容缓
天津姐弟争300万遗产,揭开收养秘密后终和解
高温夺命!别让孩子成为热射病牺牲品
应对人口老龄化:破解老年病防治难题
彭清林获“全国见义勇为模范”称号,平凡英雄书写不凡篇章
外卖大战硝烟渐散,行业如何回归理性发展?
61年抗争!韩国女子咬断性侵者舌头案终迎重审
2只杜宾没拴绳引发口角,狗主反呛背后的法律与文明思考
夏日“夜经济”升温,点亮城市新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