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站“去泡面化”引热议,公共服务如何平衡多方需求?

发布于:2025-08-15 阅读:1
近日,广州东站等高铁站下架泡面引发热议。铁路部门为维护环境实施“去泡面化”,但此举引发公众争议,涉及便利与文明冲突。铁路部门采取替代方案和服务升级策略,这场争议反映出公共服务需平衡多方需求。

近日,#高铁去泡面化#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据报道,广州东站候车厅内的多家便利店已将方便面货架撤下,取而代之的是捞面、拌面等食品。不仅广州东站,白云站等高铁站的站内商店也不再售卖泡面。

高铁站

广州东站工作人员表示,这一举措是按要求执行的,依据是国铁集团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,其中明确将方便面列为“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”。记者走访发现,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已空空如也,而捞面、拌面等速食面类被摆在了显眼位置。当询问店员是否还有泡面销售时,得到的答复均是已停售。

铁路部门推行“去泡面化”,主要是出于维护列车环境的考虑。动车组列车密闭性强,泡面的浓烈气味容易在车厢内长时间残留,会让一些对气味敏感的旅客感到不适,甚至可能引发过敏等症状。有数据显示,广铁集团2024年68%的车厢异味投诉与泡面相关,封闭车厢内老坛酸菜面的30余种挥发性成分,浓度可达嗅觉阈值3倍。此外,泡面汤汁洒漏的情况时有发生,增加了列车保洁的难度和压力,在暑运客流高峰时,碰撞导致的烫伤风险也显著上升。

去泡面化

然而,这一政策实施后,也引发了公众的争议。舆论迅速分裂为“泡面自由派”与“公共环境派”。支持者认为,高铁作为现代化公共空间,应优先保障多数人的乘车体验。有网友表示:“密闭车厢里泡面味经久不散,对气味敏感者是一种折磨”。反对者则强调泡面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。“五元泡面是学生和务工人员的刚需,高铁盒饭价格普遍在15 - 80元,选择泡面是无奈之举”,这种分歧本质上是个人需求与集体利益的博弈。

在绿皮火车时代,泡面曾是长途旅行的“灵魂伴侣”,其热汤带来的温暖感与实惠价格承载着许多人的出行记忆。而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,旅行时间普遍缩短,传统的“泡面文化”与现代化的乘车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。

公共服务

为应对争议,铁路部门采取了“柔性引导”策略。一方面停售泡面,另一方面推出低气味替代产品并优化餐饮供给。广州东站、白云站等车站的便利店已上架捞面、拌面等速食,价格约12元/份,略高于传统泡面。此外,12306官网建议乘客选择“味道较小的食物”,并在部分车次试点“气味友好专区”,在餐车设独立通风区域供食用泡面。

从长期看,高铁服务升级的趋势不可逆转。但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应止于禁止,而是需要在效率、公平与个体尊严间寻求平衡。铁路部门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,应加大平价餐食供给,优化车厢通风系统,探索分区管理模式,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带着温热的胃和尊严抵达远方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高铁站 去泡面化 公共服务 旅客需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