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后开启“生前整理”,拥抱轻盈人生

发布于:2025-08-15 阅读:1
95后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生活,24岁启动“生前整理”。该理念源于日本“终活”,指提前处理身后事。小云从清东西、理钱财等五方面着手,认为“生前整理”是为更自在活在当下,体现年轻一代独特生死观与生活哲学。

在当下,刚满三十的95后群体中,一股“生前整理”的风潮正悄然兴起。佛山95后女孩小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
95后

22岁时,小云踏入极简生活的领域。她爱上了“少物的清爽”,享受着对生活的掌控感。那种生活中没有过多繁杂物品的状态,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。24岁,她启动了“生前整理”。这一理念吸引她的地方在于,它不只是为了让当下的生活过得轻松,更是为了未来离开时能走得利索,不给家里人增添麻烦。

26岁那年,小云一生体面的爷爷骤然离世。家人在短短一天的告别时间里,翻箱倒柜地寻找重要物品,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困难。这一经历让小云更加坚定了要系统性地进行“生前整理”的决心。此后,她在《此生未完成》《人生除此无大事》等书籍及影视作品中找到了更多共鸣。

“生前整理”的概念最早兴于日本,最初被称作“终活”,意为“为人生终点而进行的准备活动”,2012年还入选了日本年度流行语大赏。有报道显示,四分之一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开始了“生前整理”。在日本,一个人的人生大致可分为“就活”(求职就业)、“婚活”(相亲结婚)、“终活”(人生终点的活动)这三件事。

生前整理

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,“终活整理”“生前整理”是指在精力尚可时,处理好身后事。这包括整理个人房产、金融资产、医疗保险等,提前写好遗嘱,减少个人物品等,以确保资产传承,维护隐私和尊严,减轻家人负担。有网友评价这是“真正的人间清醒”。

小云做“生前整理”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。一是清东西。她定期处理闲置物品和电子文件,能不买的东西尽量不买。给物品贴标签是个实用方法,比如老照片盒上贴“扫描后丢弃”,同学录写“拍照存档”,旧衣服标“捐小区回收箱”。她遵循“能存手机绝不占柜子”的原则。

二是理钱财。小云注销了八百年不用的银行卡,将所有密码统一加密保管,只告诉信任的家人获取方式。房产证、保单等重要文件,统一存放在家人知道的位置,并夹上手写清单。这样家人急用时,三分钟就能找到。

三是筛关系。她定期清理微信好友和社交账号,删除几年没说话的“僵尸好友”。在她看来,这不是冷漠,而是想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朋友。

四是写愿望。小云把想做的事列成愿望清单,更重要的是将收藏夹里的内容付诸实践,把小红书收藏的旅游攻略变成机票,把收藏的菜谱变成厨房实验。并且定期检查更新,划掉已完成项。

五是留句话。她写了份遗嘱初稿,记录医疗救治倾向与身后事安排,并和重要文件放在一起。她认为清晰的意愿是留给家人最后的体贴。

断舍离

与长辈们觉得谈“死”不吉利、很少为“身后”做准备不同,年轻一代虽然也害怕死亡,但更能轻松探讨生死话题。他们认为提前打算并非晦气,而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。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,提前理清楚数据信息很有必要。

许多人在经历大病、人生转折或亲人突然离世带来的混乱后,会更容易接受和实践“生前整理”理念。越早开始整理,越能避免未来的忙乱,让当下活得更清醒、更少遗憾,这也是对生命的自我管理。

“生前整理”其实是极简主义生活潮流的一个分支,它不是简单的断舍离,而是让生活保持秩序与流动。小云通过“生前整理”,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踏实,让她更敢投入地生活,珍惜眼前的关系和体验。正如泰戈尔的诗所说:“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,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;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,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。”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95后 生前整理 生活理念 断舍离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