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汽车“国补”暂停与重启背后的真相

发布于:2025-08-19 阅读:1
近期多地调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,部分暂停“国补”,部分又重启。原因包括资金消耗快、投机行为等。“国补”暂停影响紧凑级等车型,不过政策调整后有望规范市场,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。

近期,全国汽车市场掀起了一阵“国补”调整的波澜。多地纷纷发布关于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调整公告。

汽车国补

8月17日,湖北省武汉市、襄阳市宣布自2025年8月19日24时起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政策,8月19日前购车的消费者需在8月31日前完成登记并提交申请,而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继续实施。进入8月,青海省、贵州省、内蒙古自治区多地也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,内蒙古部分地方还暂停了汽车报废更新政策。

其实早在之前,湖南、河南、安徽等省份内的多个地区就已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,重庆、许昌、惠州、沈阳等多个地区在今年上半年就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

为何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“国补”暂停情况呢?一方面,资金消耗过快是表象。今年中央下达3000亿国补资金,以央地共担形式促进地方以旧换新。但上半年还未结束,既定金额消耗已超1500亿,超总预算50%以上。赶上“618”大促,预计6月单月消耗500亿,上半年支出占比将达70%,打乱了政策对市场的预判。

另一方面,市场中的“投机”行为才是关键原因。用0公里二手车套取补贴已形成灰色产业链。车企压给经销商的车卖不出去,就转卖给二手车商,二手车商通过寻求报废车辆换取置换标的,将0公里二手车卖给消费者,从中套现1.5万 - 2万元不等。这种行为挑战了国补政策的公信力,侵害了正常购车消费者的权益,还加剧了市场内卷。

国补暂停后,哪些车型和汽车厂商会受到冲击呢?紧凑级车型市场首当其冲,尤其是15万元以下的车型。从规模上看,紧凑级车约占乘用车市场35% - 45%的份额,影响消费人群最多。从消费水平上看,这部分消费人群对价格敏感度高,1.5万 - 2万的补贴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车决策。对于车企来说,15万以下车型利润空间有限,在价格战压力下,出售低端车型靠走量,自身财力不足时很难给出国补力度的补贴,销量数据也会承压。

汽车市场

除了紧凑级车型,价格更低的A00级和A0级市场也将受到毁灭性打击。以售价3.7万的奔腾小马为例,有补贴时最低1万元就能提车,没有国补后,终端售价仍在3万元以上,会严重逼退消费者的购车意愿。

不过,与“国补”暂停并行的是,多地政府又重启了“国补”。8月18日,湖北省武汉市商务局官网撤回了暂停“国补”的公告。甘肃、广西、重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也已重启,普遍采用“先领先得”机制,并对资金额度进行规划。例如,重庆追加安排3亿元预算资金用于2025年三季度汽车置换更新补贴,分月投放,8月安排2亿元、9月安排1亿元预算额度,实行“总额控制、先报先得、用完即止”的申报原则。

一些地区还调整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的申领方式,河北、云南等地区推出了汽车补贴限量“抢券”模式。

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看来,上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领进度超预期,由于年初确定了全年3000亿的补贴资金支持,下半年各地开始调控补贴发放进度。

乘联分会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 - 7月,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272.8万辆,同比增长10.1%;7月乘用车零售182.6万辆,同比增长6.3%。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加力扩围拉动效果突出,形成了上半年的政策红包效应。随着第三批补贴资金下发出现空档期,加之各地高息高返的政策收缩,贷款返利补贴车价的力度大幅缩小,导致消费者感知的购车成本上升,形成新一轮观望情绪。今年7月下旬第三批补贴资金已下发各地,部分地区的以旧换新逐步重启,补贴方式也更加多元化,有望改善8月车市增速。

汽车国补重启

国补政策未来会如何调整呢?大致可以肯定的是,国补不会戛然停止,但调整是必然的。后续资金补齐后,会在使用调度上重新规范,比如对购车人群的审核机制更严格、提升监管力度等,让国补更强调“对号入座”,精准下发。目前,已经有禁止跨区使用、限额分配等规则强化国补的上层调控作用,也有地区开始整治零公里二手车,如广东、江苏严查二手车交易发票,部分省份核查短期内重复过户车辆。随着这轮政策的公平化、透明化,真正的市场需求将显现,倒逼车企远离价格战,回归价值战,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汽车国补 国补暂停 国补重启 汽车市场

相关文章